終結平庸讀後感(The end of average: How we succeed in a world that values sameness)


終結平庸,哈佛最具衝擊性的潛能開發課,創造不被平均值綁架的人生
The end of average: How we succeed in  a world that values sameness by Todd Rose


人是珍貴的靈魂,而不是冷硬的數字。這個孩子不是指考排名第588名,也不是25公里馬拉松3小時,更不是加州理工學院二年級,他們的談吐有溫度,喜歡的笑話類型不同,不總是內向或外向,有的數學題目對他們來講容易,有的難,他們就是他們,一個個我們必須花時間了解才能明白的個體。


How to become a rapid learner W1 - 如何制定學習計畫?


A goal without a plan is just a wish

沒有計畫的目標頂多只是個願望。

How to become a rapid learner W1 - 如何決定學習項目


Source: How to become a rapid learner

大概兩個月前,我收到一封信,是Scott Young開了一門學習如何快速學習的課程,之前讀過他的Learn More, Study Less,印象十分深刻,他利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並通過MIT四年才能上完的33門電腦科學課程。知名的Cal Newport也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寫了篇十天內搞懂線性代數(Mastering Linear Algebra in 10 Days),這裡面講的,就是Scott Young的學習經驗談。

本質思考讀後感



本質思考: 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解決困境 by 平井孝治




在你知道的不夠多的情況,你其實不會知道自己有沒有思考。本質思考就是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一套對應的方法,和系統性思考相似,考慮到現象,要素,模式,還有時間之後的動態關係,想辦法找出能夠改變模型的槓桿點,做出改變。


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 (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

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 by Daniel T. Willingham (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

推薦指數:★★★★★

書名雖然是為什麼學生不喜歡學校?但內容是從認知原理談如何有效教學,本書的目標對象是教師,各種實用的教學心法包含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如何讓學生記住主要概念等,本文擷取與學習相關的重點,像是把不熟的練到熟後,原本負責處理新概念的大腦區域,就能解脫來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學習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不然會無聊或嚴重受挫,學習要趁早是因為知識也有富者越富現象,越早知道越多會比一開始知道較少的人,知識累積的更多。難怪巴菲特會說,知識像複利一樣,隨著累積的時間一長,報酬是難以想像的。

灰犀牛心得 (The Gray Rhino)


How to recognize and act on the obvious dangers we ignore by Michele Wucker

推薦指數:★★★☆☆

灰犀牛還是黑天鵝,傻傻搞不清楚。作者還特地做了一張表來說明差異,簡單來講灰犀牛是有跡(危機)可循的巨大破局點(未知的已知),而黑天鵝是未知的未知。整本書可以被簡化成五個字,忌因小失大 。


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法讀後感(Problem Solving 101: A Simple Book for Smart People)

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在故事中學會麥肯錫5大思考工具

推薦指數:★★★

如果解法錯誤,那麼不管多努力都沒用,而解法是從對問題發生的原因來的。這本書介紹幾個工具,幫助釐清問題、假設發生問題的原因,用資料驗證假設並且評估解法。這本書頁數不多,裡面圖文並茂,在幾個例子中從頭到尾使用這些工具來找尋解決方法。五個工具分別是指分解樹、是非樹、課題分析表、假設樹、議題分析表。

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讀後感




林明璋(MJ老師)著


推薦指數★★★★★

用簡單的生活比喻,類比財報指標,像是菜市場阿婆怎麼決定要進多少成本的蘋果?可以從客人買一百元的蘋果還是十元的蘋果居多,再決定要進哪一種品種,這就是進貨成本取決於客單價的概念(註1)等,也提供不少看財報的撇步,像是三大張表一起看,用系統思考讓假帳無所遁形,或是從細拆營業收入看成長性,毛利趨勢看企業所在市場狀態,四大週轉率指標看賺錢效率等,除了分析企業,本書也有不少內容與個人財務相關,如房貸主副約的用法,以長支長,或將公司資產配置原理如何落實到個人財務身上等,提供不少好想法。

華爾街之狼從良記讀後感(The education of a value investor)


The education of a value investor by Guy Spier

華爾街之狼從良記 - 一個價值投資者的旅程

推薦指數:★★★★★

這是一本半自傳的小說,描述作者從投機轉向價值投資的心路歷程。作者是Guy Spier目前美國避險基金海藍寶資本管理公司的創辦人,書內兩百多頁描述他是如何走上價值投資之路,成為一個報酬率高達463%的價值投資者與一路以來的轉變。

財務自由的世界 - 現金流量表

財務分析就是一場投資的戰爭

推薦指數:★★★

現金流量表看的是一間公司的現金狀況,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這可能影響到股利發不發得出來(誤)。其實這也是用來檢視一間公司雷不雷的指標之一,如果一個人賺很多錢,資產也很多,但口袋一掏發現空空的,那就代表這個人賺很大,但也花很大,導致沒留下多少現金。反之,如果一個人營業利益不高,但是口袋滿滿現金,這就說明了這些現金很可能都是融資而來。

移動思維變革讀後感(The mobile mind shift)

The mobile mind shift: Engineer your business to win in the mobile moment
推薦指數:★★★☆☆

在對的時刻,提供對的服務。行動思維是指所有的服務,都是因應一個行動時刻而生,先觀察到目標客戶在行動時刻的需求,進而為他們提供完整流程服務的人,將會是贏家。相反的那些不以行動時刻為基礎,以為有提供行動App便能天下太平,基業長青的企業,最終只會將勝利的果實拱手讓人。

貝佐斯傳讀後感(The everything store: Jeff Bezos and the age of Amazon)


貝佐斯傳:從電商之王到物聯網中樞,亞馬遜成功的關鍵 (The everything store: Jeff Bezos and the age of Amazon)

推薦指數:★★★★

這本書描述Amazon從無到有的過程,包含一開始的增長,經歷網路泡沫化時代依然存活,營收股價衰退,Kindle電子書的開發,AWS基礎服務出售、與零售業、第三方廠商的角力,從賣書到什麼都賣的演變過程,中間貝佐斯因應環境做了什麼決策,與出版業之間的配合與競爭關係。

零偏見決斷法讀後感(Decisive: How to make better decisive in life and work)


Decisive: How to make better decisive in life and work by Chip & Dan Heath
零偏見決斷法:如何擊退阻礙工作與生活的四大惡棍,用好決策扭轉人生

推薦指數:★★★★

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不管是在人生或商業競爭上,做決策時經常依賴路徑相依,也就是過去怎麼辦,現在就這麼辦。如果都有害,那就取傷害較小的,如果都有利,就取利多的,但這樣就夠了嗎?事實上,決策時,存在許多誤區,如思維狹隘,認為選擇非此即彼、確認偏誤,受到短期情緒左右、對未來過度自信等,作者提出一套WRAP框架來解決這些誤區,W指發散選項,R是把假設在現實中實驗,A是為決策留一段距離,P是為出錯做準備,這套框架依照個人的核心價值準則。並且分別就各種階段提出有效的方法。


邏輯力讀後感 (Being logical)

Being logical: A guide to good thinking by D. Q McInerny

邏輯力:邏輯思考的入門書

推薦指數:★★★★

這本書只有短短一百多頁,但是寫得非常簡明精要,架構清楚,很適合初學者閱讀,從簡單精確的表明論證開始,說明論證應包含哪些要素,推理正確是因為哪些部分正確,命題與結論,正確的命題應該為何,推論過程中所犯的謬誤有哪些,總之,印象最深的是同一律與三段論,聽說這本是前幾年誠品英文書籍銷售第一名。

財務自由的講堂讀後感 - 資產負債表



推薦指數:★★★★★

損益表看營運與獲利能力,那麼資產表就是清點公司財產。評估一個人,除了可以看他穩定賺錢的能力,更可以從他現在擁有多少資產,負債多少來觀察他的前景。即使每個月擁有穩定的獲利能力,但如果有大量負債,獲利賺來的錢還得還債,此時就得多加評估,公司也是一樣,可從公司多少資產來看這間公司的帳面價值(Book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