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 logical: A guide to good thinking by D. Q McInerny |
邏輯力:邏輯思考的入門書 |
推薦指數:★★★★☆
這本書只有短短一百多頁,但是寫得非常簡明精要,架構清楚,很適合初學者閱讀,從簡單精確的表明論證開始,說明論證應包含哪些要素,推理正確是因為哪些部分正確,命題與結論,正確的命題應該為何,推論過程中所犯的謬誤有哪些,總之,印象最深的是同一律與三段論,聽說這本是前幾年誠品英文書籍銷售第一名。
建立論證
根據已知正確的第一個觀點,推理出第二個觀點,第二個觀點之所以正確,是因為第一個觀點也正確,每個論證都是由兩個不同類型的命題組成。
- 前提,推理出發點跟所依靠的基礎事實
- 結論,被證明的命題,在前提的基礎下提出
全稱與特稱
若全稱為真,則特稱必為真。這個說法適用於同一類別中的所有特定個體。像是如果所有的狗都吃肉,則有些狗吃肉必然成立。如果某個結論對整個類別都是成立的,那麼必然對這個類別中的任何部分都成立。
如果所有的狗都吃肉,則有些狗吃肉必為真(O)
若全稱為真,特稱必為真
但是從特稱到全稱就不是這樣了,對部分有效的論點,不見得對整體類別都成立,要得出正確的結論,前提對結論來講必須是充分的,特稱前提不能提供給全稱結論,簡單來說,整體包含部分,但部分不充分包含整體。但這不代表永遠用特稱成為的前提的推論是錯誤的,這只表明以特稱做前提推論時,要謹慎。
如果有些狗吃肉,則全部的狗都吃肉 (OX?)
特稱為真,不代表全稱為真,要謹慎
斷言
每個命題都包含一個主項跟一個謂稱,如A是B,則A是主項,B是謂稱。如果斷言是將觀念聚合配對的過程,那麼測試斷言的正確性就是看觀念是否在實際上是恰當的,意思就是觀念的配對反應了客觀秩序(事實)。
飲料用瓶子裝
飲料是主項,用瓶子裝是謂稱
否定命題
肯定命題事蹟不同的觀念連結起來,但全稱的否定命題是切斷觀念。我們用真假來說明一個命題成立與否,但是真假不代表命題肯定與否定。在其他條件相同下,如果肯定命題和否定命題都能夠清晰地說明,最好是選擇肯定命題的結構。用否定命題可以有效用來糾正假命題,如下:
A) 所有的藝術家都是神經病
B) 不是所有的藝術家都是神經病
C) 所有的藝術家都不是神經病
B和C都是否定命題,且都是對A (肯定命題) 的反駁。肯定命題中夾雜否定命題的元素,容易混淆,像是強制徵稅不是不公平意思和強制徵稅是公平的 相似,但後面清晰許多。
比較
比較兩個事物會發現它們有以下結果,完全相似,部分相似,或截然不同。
- 完全相似,在一個事物中觀察到的所有特性,都與另一個事物中觀察到的特性相似,例如兩間工廠生產的咖啡壺,在每個細節都是相似的。只要是兩個事物,他們就不可能完全相同,若完全相同,那他們只能是一個事物(同一律)。
- 比較兩個事物,不能夠僅僅因為注意到很多相似的地方,就覺得他們必然相似,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這些相似特徵的重要性,像是老鼠與大象,都有四條腿,也有尾巴跟耳朵,但不能夠因為相似地方多就說他們很像,因為最重要決定相似特徵是體型。也就是如果忽略主要的特性,即時大部分都相似,也不能得到可靠的結論。
相似的可能性
A具有特性R, S, T, U, V, W, X, Y
B具有特性R, S, T, U, V, W, X, Y
A具有特性Z, 所以B也具有特性Z, 這個結論不是必然的,但由於A和B極度相似,因此這個結論是極有可能的。當兩個事物擁有大量相同特性的事實,當其中一個事物具有其他某個特性時,很可能另一個事物也同樣具有。
正確命題
- 聯言命題,意思就是A and B,兩者都為真實,這個命題才成立。如,他今天早上同時坐船和坐飛機上班,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坐船又坐飛機,不要跟我講飛機在船上這種例子 = = ,總之就是普遍而言。
- 選言命題,A和B都是完整的命題,兩者其中一個為真,這個命題就成立。
- 條件命題,其實就是若P則Q,非Q則非P。也就是P和Q之間有必然關係,如果P實現,Q必然要實現。e.g. 如果老王在跑步,那麼老王就一定在移動。跑步與移動之間有必然關係,所以跑步發生,移動一定會發生。
三段論
每一個M都是P(大前提),每一個S都是M(小前提),每一個S都是P(結論)。P大類別,M中類別,S小類別。M也就是中類別特別重要因為它連接了大類別與小類別之間的關係,是否推論成功也是要看中項(中類別)。
本球隊球員都是台北人,本球隊都是本校體育班學生 => 本校的體育班學生都是台北人 (O)
三段論證
推理過程
大前提:本球隊所有的球員(中項)都是台北人,先確定某一部分(本球隊)是屬於整體(台北人)的。
小前提:本球隊由本校的體育班學生組成 (中項),得出另一部分的組成(本校體育班)是屬於該某部分(本球隊)。
結論:本校的體育班學生都是台北人 ,最後,得出某一部分的組成成員(本校體育班)也是屬於整體的(台北人)。
中項顛倒也說得通。台北人是大類別,本校體育班學生是中類別(中項),本球隊成員是小類別。體育班學生連結了台北人與本球隊成員。如果本隊球員是台北人的一部分,那麼體育班學生是本隊球員的一部分(全部),因此體育班學生一定也是台北人。也就是如果A是某個整體的一部分,那麼如果B是A的一部分,那麼B一定也是屬於整體。
中類別不周延(中項不周延)
肯定命題中,至少要有一個中項類別是特稱。有的A是B,所有的C是B,所有的A是C,這樣就是錯的,因為第一段與第二段命的中項都是全稱。以下例子錯的明顯,因為兩個中項都是全稱,假設顛倒,不可能得到所有的哺乳類動物都是松鼠的結論!
每隻松鼠都是哺乳動物,每隻熊貓都是哺乳動物,每隻松鼠都是熊貓!(X)
第一段跟第二段至少要有一個是特稱,目前第一段跟第二段兩個都是全稱
論證的前提是要把兩個小類(松鼠和熊貓)放在在同一個大類中,結論是兩個小類等同。理由是他們都屬於同一個大類,事實上是他們可以屬於同一個大類,但永遠不可能等同(同一律)。
前提相關性
前提和結論不相關的話,即使前提是正確的,結論也無效。
A是個專業的律師,因此A適合競選台北市長 (X)
前提跟結論無關,當我在說他工作表現很爛的時候請不要告訴我他是一個好人。
事實、價值命題
價值命題的可信度是會受到挑戰的,主要看他與客觀事物的關聯程度。如這裡的傑出是主觀價值評估,模糊性高。
音樂家都是傑出的人,A是音樂家,A是傑出的人 (X)
沒有定義傑出,這是屬於個人主觀價值評估,模糊性高
邏輯謬誤
有效的論證包含肯定前件和否定後見,無效的論證則剛好相反,包含否定前件與肯定後件。
- 否定前項,若P則Q,所以-P則-Q,若跑步則移動,若不跑步則不移動,顯然結論錯的明顯,因為還有其他因素可能導致移動,所以如果不跑步,不代表不移動。但是-Q則-P喔。
若跑步則移動,若不跑步則不移動 (X)
若P則Q,非P所以非Q,肯定前項的謬誤
- 肯定後項,若P則Q,Q所以P,如果跑步則移動,因為移動所以跑步。這顯然也是錯的,因為移動不見得是因為跑步的關係。這命題並不是唯有這個條件成立(P),才能得到所要的結論,因此如果結論成立,不能得出特定條件就是唯一解釋的結論。
若跑步則移動,因為移動所以跑步 (X)
若P則Q, Q所以P,肯定後項的謬誤
- 竊取論證,一個命題的背後目的是為了證明一個觀點,竊取論證就是要避免論證的過程,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論證實際上不是。這例子的第一個命題都是對結論的重複,表示根本只是換個說法。所以這裡的結論只是已知的事實,並沒有推論的過程。所以如果有人這樣推論,他充其量只是說出主觀的感受而已,並沒有論證。
因為她在撒謊,所以她是一個撒謊者 (X)
命題只是對結論的重複,沒有推論
感想
知道你不知道的,對於看起來越排斥越痛苦的書,越是要看。我承認這書讀起來有點燒腦,最近看到柯P在台大的演講,特別有感觸,從機率、貝氏定理、量子力學、熱力學、經濟學、物理學、最後人生盡頭那段,我自己覺得已經有點哲學了,撇開他是政治人物的角色,這個人怎麼那麼博學多聞啦,演講中,他推薦大家去買理則學的書來看,也就是訓練邏輯。無法做出對自己或對別人好的決策,都是因為知道的訊息太少,受限在自己已知的事物上,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看這本書的原因,不熟、越排斥的、越沒興趣的,越要多接觸。
感謝你整理這本書的重奌,獲益良多。
回覆刪除但我發現其中有段敘述可能多了一個「不」字,讀起來有奌怪,不知對不對?
B和C都是否定命題,且都是對A (肯定命題) 的反駁。肯定命題中夾雜否定命題的元素,容易混淆,像是強制徵稅不是不公平意思和強制徵稅是「不」公平的相同,但後面清晰許多。
是多打了一個字,沒錯,感謝您的提醒。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