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的經濟學心得(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by Abhijit Banerjee (Author), Esther Duflo (Author)
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

推薦指數:★★★★★

這本書的企圖是試圖從窮人的世界觀出發,回答是什麼造成貧窮?為什麼這很重要?任何非從窮人自身世界觀給的貧窮局面頗析與制訂的政策,很大的機會套用在窮人身上,會失敗。這也是為何這本書能榮獲The Financial Times 2011年的最佳商業書籍的原因,這本書帶你走入窮人的世界,試圖想像,若有天便利生活全消失,水、房子、網路、食物、更不用說還有你腦袋內的曾受過的教育與知識,打過的疫苗全部失效,一隻蚊子可能就奪走你的生命,想像一下這樣的世界,大概還有十億人過著這樣的生活,這本書就是帶你去看看他們的世界。


大概有十億人的窮人,每天生活只有0.99美元,這群生活在貧窮線底下的人,到底為何所苦,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模樣,為什麼一直陷入貧窮陷阱?作者從幾個面向來談。究竟窮人須不須要外部援助,作者認為不應該就『大問題』大問哉,更需要是針對具體的困境進行討論與觀察,就觀察結果來設計出一套不侵犯又能幫助他們的方法。

像是瘧疾在2008年奪走一百萬條人命,睡在殺蟲劑處理過的蚊帳內可以挽救不少生命,約可減少一半感染機率,具體的問題變成,如何才能讓貧窮家庭的父母獲取/購買蚊帳,並且讓子女睡在裡面?

Jeffrey Sachs堆動免費蚊帳,但另一方Easterly跟Moyo反對,原因是若蚊帳不是用錢購買的,不會珍惜,且若不再免費或蚊帳壞掉時,父母自願的買另一頂的機率小。這種免費的機制會破壞原本運行良好的市場機制,Moyo提及,免費蚊帳如何摧毀蚊帳廠商。這樣的結論不能成為不伸出援手的藉口,相反的,他們應該成為觀察後的事實,成為設計發送蚊帳的最佳方式,像是知道窮人到底願不願意花錢買蚊帳,或者是什麼原因妨礙他們使用蚊帳,透過真的明白窮人的阻礙是什麼,來幫助他們。

Source: 蚊帳,簡單預防瘧疾方法,但如何才能讓他們持續採用是政策設計難題


這本書大多描繪的都是觀察後的實驗結果,為什麼窮人沒有足夠的錢購買糧食,當多出一筆收入時,為什麼會傾向購買茶、糖,甜食這種不健康的食物?為什麼窮人的子女傾向受到較少的教育?為什麼窮人傾向生更多子女?窮人比一般人承受更大的風險,為什麼窮人不買保險?為什麼窮人不貸款來做生意,翻轉貧窮?為什麼窮人沒有銀行帳戶?當窮人拉起板車,當起攤販,窮人創業家們為何沒有獲得收入?這都是這本書從窮人的角度,逐一探討的。

貧窮陷阱指的是下面這張圖
左:S 型  Income進來的速度不夠花,第一個焦點的右邊是富人,明天的收入會比今天的多,左方則是窮人,剛好相反。
右:未來的世界,倒L曲線與無貧窮社會
成正比的直線是只未來的收入




如果用系統思考的角度,其實就是落入增強迴路。吃飽才有體力,有體力才能工作,有工作才有錢,有錢才能買食物吃飽,相反的也是,沒錢買食物,沒東西吃,沒體力,沒生產力,沒錢。

窮人靠勞力賺錢

所謂的貧窮陷阱,就是落入這個增強迴路,要如何才能脫離呢?就是強加一些變數進來,像是小型借貸,小型借貸等於打破了迴路的方向,讓一開始沒錢轉為有錢,繼而導向好的結果。但作者指出,為何窮人無法脫離貧窮迴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時常走在鋼索邊緣,生活中充滿各種風險,一次的小型借貸只是暫時解救,一但他們的其他需求出現,像是生病,天然災害,作收不佳,隨時又會將他們導向貧窮。

雖然一直提到貧窮,但我相信沒經歷過真正的貧窮,很難感同身受貧窮兩個字。

Source: 難以想像的貧窮

我自己看的時候,感觸很深,其實就是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跟上面的買蚊帳的故事是相同的,窮人沒花心思在預防疾病,或選擇食物上,他們不知道這些知識,不知道何種食物具有較高養分,在印度與印尼,貧血就是一個重大的問題,但提高鐵質的魚露一年要七美金,對於賣力工作能得到46美金的男性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像在肯亞,讓小孩吃兩年的驅蟲劑,他們未來的平均收入會比沒吃的提高許多,也是相同,但父母通常不會做這樣的選擇,跟稀缺這本書中提到的Tunnel vision一樣,窮人無法再思考其他,注意力全部被想辦法生存給綁架了。

窮人覺得生活中有其他事比食物重要,像是一些開發中國家會花大筆金額在社會習俗,像是結婚,喪禮。或者走進摩洛哥的某個村落內,幾個住戶告訴你他們生活在沒有乾淨用水,與衛生條件非常差的空間內,但你一走進他們家,卻發現家中有電視、手機,與衛星天線與DVD播放器。你可能觀感很不好,但對於他們來說,這些東西之所以比食物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一年可能只有三十天有機會被雇用當粗活臨時工,其他時間都得待在村子內,過著苦悶沒有電影院、音樂廳、甚至無法閒晃的生活(因為也沒有可以坐著的公共設計),這時候就能體會,為什麼這些東西會比食物重要。

真正理想的社會,應該是建造一個安全的網,能夠照顧到這群低下階層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