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駭客與畫家 |
前半部偏向想法,後半部偏工程,我的心得偏前半部,這是一本看完之後會想要跟這個作者當朋友的書。整體來說,看完之後,你有可能為更厲害的駭客,前提是你要懂的關注那些重要關鍵的,而不是流行的。
表面上是在談駭客與畫家這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職業,但作者卻認為這兩個職業再也相似不過。一個駭客想辦法用程式碼駭出些作品來的過程,就跟一個畫家拿著他的創作工具作畫開始創作,沒什麼兩樣。
比方說學習的過程,到博物館內臨摹跟駭客看著開源代碼學習怎麼寫出優雅的程式碼是一樣的。學畫的過程沒有捷徑,看再多書都不會讓你變成畫家,駭客也是一樣,唯一讓自己成為駭客的方法,就是動手寫程式。一位畫家對美感的追求跟駭客對軟體的追求是一樣的優雅,內部那些亂七八糟的命名跟編寫的方式,也是會搞瘋那些追求美感的駭客們。
為什麼書呆子不受歡迎?
作者的論點是他們選擇不受歡迎,因為為了讓自己受歡迎所付出的一切心力,像是打扮服務與外貌,他們的注意力顯然不在這上面。任何出類拔萃,都需要全身投入,從這個論點講起。過度關注讓自己受歡迎,顯然就沒辦法讓自己專注在書呆子會在乎的事上,像是作者自己提的-聰明。不只有成績,還有能夠設計火箭,寫出漂亮的文章,懂程式,還有做偉大的事。為什麼在學校裡排擠書呆子但真實的社會上卻沒人這麼做了呢?一來是現實生活中所做的事情都會產生真正的意義,這意思是成人做的事情是會有後果的。第二點是書呆子思考的東西,正式真實世界看重的東西。第三點是書呆子多和書呆子聚再一起了。
不能說的話,真話跟異端邪說
流行,當大家都深信不疑時,都認同時,可以試著當那個質疑一切的人,但記得放在心裡,不要像伽利略那樣講出來,講出來的事情如果過於荒謬倒是還好,最怕就是那些會讓人開始思考的真話。想一下某個人從未來100年坐時光機回到現在,你覺得他會不會認為現在我們相信的某些事物是可笑到可怕的,我相信會。
以前我一直相信只要有道理,就能說服他人,自從我發現叫不醒裝睡的人之後,很受挫,這句話真是點醒夢中人,『跟笨蛋辯論,你也會變成笨蛋』,如果一定要跟那個人辯個清楚,那麼很可能是自己也沒辦法清楚的思考了。所以有些話不如不說。
你有沒有不願意說出口的觀點?
沒有的話代表你贊同他們,而且認為這些觀點也會被認同。一種是恰好這個觀點就是從別人那得來的,只是被你當成自己的。另一個是你確實是自己想出來的,但剛好和主流一樣。如果別人說的你都相信,那你得到的不是只有他們的想法,連同錯誤也會一起帶走。貼上標籤就可以讓人民停止思考
比方說製造分裂,不適當,不管哪個年代,都有那個年代專屬的標籤,像是中世紀的女巫,二戰時代的失敗主義者,現在的台灣大概是台獨或親中。還沒詳細就事論事的了解之前,先對人貼上標籤,就能夠阻止我們深入的去思考。檢視自己是不是已經被標籤綁架,最好的方式就是關注這些標籤,比方說性別歧視,你就問自己哪些想法屬於性別歧視,然後再逐步追問,這些真的屬於性別歧視?簡單講就是第二層思考。怎麼破解?
除了第二層思考,去標籤化之外,作者建議還可以Diff一下古今的價值觀,東西文化,參照歷史跟各種文化,一件事情在某個地方合理,但從另一個文化看來卻是荒謬,我們怎麼知道什麼才是對的?如果要清楚的思考,只能遠離人群,看來上fb不是個好兆頭。『如果自己就是潮水的一部分,怎麼能看見潮水流動的方向呢?』只能永遠保持質疑,挖掘那些為什麼?道貌暗人的世界,為什麼要告訴你的小孩有聖誕老人?
我很喜歡這個想法,世界上明明就沒有聖誕老人,你知道他們長大後也會知道沒有聖誕老人,那麼為什麼還要在小時候告訴他們其實有聖誕老人?到底是為了他們?還是為了你自己?小孩根本是被迫在一個被設計好的世界長大的。感想
這本書最喜歡的部份都整理出來了,讓我想到蘇格拉底的申辯論,當神說蘇格拉底是全天下最有智慧的人時,但蘇格拉底自己卻不這麼認為時,他第一件事做的並不是就此作罷,而是發揮雄辯精神,開始找起他認為最有智慧的人,並且挖掘出為什麼其他人沒那麼有智慧的原因,他也不是一開始就認為其他人沒有智慧,而是他想要證明,可能別人是有智慧的,或者是親自去(反)證實神的話。他相信神這麼說有它的道理畢竟是神,但心存質疑時他是有行動的。當時的信神就是Paul Graham認為的流行,我認為蘇格拉底做的,就是去拆解背後的這個流行,他不是不思考了,而是順著自己的疑惑去找出合理的解釋,就是他比任何人都認清楚自己真正有智慧的地方在於認知到自己的無知。
我也常在反思,自己看到新聞時,不自覺就會做出表層上的反應,二分法的結論,標籤化的思維,實際上這很危險,久了會產生慣性思考,任何相反的想法蹦出或討論都讓人感到費力。所以跟新聞還有人群保持距離也是必要之務啊。
P.S. 找分類標籤時,突然發現這本書竟然被博客來歸類在電腦科學中的網路技術與安全,真的是太可惜了。我沒有這樣的一個分類,以Paul Graham的經歷,我好把他歸類在商業中。
相關閱讀
- 騰訊傳讀後感
- 深度工作力讀後感(Deep work: 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acted world)
- 終結平庸讀後感(The end of average: How we succeed in a world that values sameness)
- 灰犀牛讀後感(The Gray Rhino)
- 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法讀後感(Problem Solving 101: A Simple Book for Smart People)
- 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
- 華爾街之狼從良記讀後感(The education of a value investor)
- 貝佐斯傳讀後感(The everything store: Jeff Bezos and the age of Amazon)
- 零偏見決斷法讀後感(Decisive: How to make better decisive in life and work)
- 邏輯力讀後感(Being logical)
- 財務自由的世界 - 現金流量表
- 財務自由的講堂讀後感 - 資產負債表
- 財務自由的講堂讀後感 - 損益表與損益分析
- 護城河投資優勢讀後感(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
- 非典型經營者的成功法則讀後感 (The Outsiders: Eight Unconventional CEOs and Their Radically Rational Blueprint for Success )
- 隨機騙局心得 - 1 (Fooled by randomness)
- 隨機騙局心得 - 2
- 精實創業讀後感(The Lean Startup)
- 群眾的智慧讀後感 - 1 (The Wisdom of crowds)
- 群眾的智慧心得 - 2 (The Wisdom of crowds)
- 引誘科學讀後感 - 1 (Captivology: The Science of Capturing People's Attention)
- 引誘科學讀後感 - 2 (Captivology: The Science of Capturing People's Atten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