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觀影心得,這部片描述航運大王范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到石油大王洛克斐勒如何崛起,在商場上面臨威脅所做的決策為何,只能說成功絕非偶然,關關難過關關過。
從十九世紀初開始講起,一開始上場的是航運大王范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從借款100美元買了船,開始幫別人運送貨物賺到錢,范德比爾特知道,如果要掌握一切,就先得掌握運輸,而要掌握運輸,一直仰賴船隻是不夠的,所以他得想辦法造些東西,這些東西是只有他能提供的。
當時如果能夠在一個月內橫跨美國,就效率上跟時間上,是非常驚人且不可思議的,Vanderbilt決定造鐵路,他知道一但鐵路建造完成,等於是對整個航運/運輸產業投下炸彈,他將具有幾近壟斷式的優勢,果不其然,對鐵路的掌握,讓他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
時間快轉,南北內戰讓他培養的接班人大兒子gg,此時已經六十幾歲的他,只好開始培養另一個兒子威廉接班,派他去跟當時主要的競爭對手談判,競爭對手看來已經不把年邁的范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放在眼裡,激怒了這位老爺爺,當時如果火車要進紐約,只能利用當時唯一一座鐵路橋,這座橋恰巧是Vanderbilt的。他就利用這個優勢,下令不讓對方的火車經過,因為這個關鍵的損失,敵手的生意開始一落千丈,股票也被拋售,價格直直落,Vanderbilt就趁機買入,入主成為董事。這簡直就是利用自己最有優勢的地方,抓準時機痛打對手,打完之後為避免再次造反,就直接收入羽翼,心機到極點。
![]() |
William與對手談判 |
大家看到航運鐵路這麼好賺,自然也想分一杯羹,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其中一個為伊利鐵路。Vanderbilt一樣採取購買他們股票的策略。其中兩名伊利鐵路的董事,老早就知道Vanderbilt會一直收購伊利鐵路的股票,所以他們做了一件事,你猜猜。
如果你知道對方會一直買你的股票,對方口袋又很深,你會怎麼做?這兩個人當時就請了幾個人,成天在那邊印股票(Watered stock)啦,股票越印越多,但Vanderbilt還傻傻的持續收購,一直到付了十億美金(當時),才發現當了冤大頭,一狀就告上法院。
![]() |
印股票 |
Vanderbilt知道現在鐵路上的競爭對手太多,自己的競爭優勢不在,山不轉人轉,他知道要讓自己保持領先地位,就是確保每台火車都塞滿貨物,但要運輸哪種貨物呢?
當時由煤油點燃的燈是最關鍵也被需要的,有了燈晚上可以多做事,幾乎每家每戶都需要的這種便宜又安全的電燈替代方案,Vanderbilt嗅到這個商機,如果能把煤油從產地運到美國各地,那他就穩賺的拉。但在這之前他要先找到煤油供應商。
![]() |
用煤油點燈 |
所以他找到傳說中的石油大王洛克斐勒(John D Rockefeller), 當時才20幾歲他,他已經瀕臨破產,坦白說沒啥談判的立場,但他差一點上了死亡火車之後,他覺得神留他不死必定要派他來成一下大事,所以他後來去跟Vanderbilt談判時,有如神助當場就談成一筆他根本拿不出來的交易。
他答應每天給Vanderbilt的可以塞滿60輛火車的煤油量,天阿!他的目前還產量還不到一半噎,很敢開。回來後,洛克斐勒知道自己要產量提高,他每天都用力的想,有一次從教堂做完禮拜出來,發現開採油礦過程中,噴發好些原油,他認知到,原油是未來的一切。他開始想到從開採到真正提煉出來中間,太多風險,比方說爆炸等,所以聘請科學家在改善流程,並提高提煉效率,他開始建造他第一座煉油廠。
但這樣還不夠,他需要錢,需要投資,所以要把東西(煤油)包一包,拿去Pitch,原油開採跟煉油在當時都是危險的行業,經常有爆炸損失的新聞登上頭版,大眾對這行業是悲觀比樂觀多,當時洛克斐勒竟然把原油包裝得像沙拉油這樣,乾淨又瓶裝,看起來完全無害拿去Pitch,想不到投資者覺得安心,畢竟以前看到煤油都是黑黑臭臭,現在看起來蓋高尚。
![]() |
洛克斐勒牌煤油 |
買到投資者的心,錢也流進來了,但目前的產量只夠一部分美國人使用,但他要的是,全國的人都用他的煤油。
這時候另一位鐵路大王Tom Scott直接找洛克斐勒合作,答應給他40%的利潤,之前跟Vanderbilt的合作根本沒賺那麼多的斐勒一下子就答應了,賺得越來越多的洛克斐勒開始收購全國各地的煉油廠,買來之後就關閉這些煉油廠,就是假收購之名行壟斷之實。這些賤招成功了,他33歲成為全美最有權勢的人。
Vanderbilt看到這樣,覺得不行,快被洗掉了,覺得幹掉洛克斐勒唯一的機會就是聯合自己的敵人Tom Scott,直接斷掉洛克斐勒的生路,不讓他用鐵路運油,不讓你運,看你原油怎麼運到煉油廠提煉,不能煉油後,你也沒辦法賺錢。
當時有個問題一直困擾洛克斐勒,運過來的原油如果太多到來不及提煉時,怎麼存放,是個問題,因為原油易燃危險啊,運過來太少產量不夠也不是辦法,能不能運的剛剛好?這兩個問題,不能仰賴鐵路運送原油跟如何存放運過來的原油就被放在一起想了,創意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洛克斐勒說,那我就自己蓋輸油管,自己從產地運到煉油廠,先從近的路線蓋起,就這樣蠻幹起來,一口氣造了4000多哩的輸油管。
![]() |
建造輸油管 |
Tom Scott看到煉油這麼好賺之後,也想分一杯羹,他知道輸油管沒有到匹茲堡,這段還是得仰賴他的鐵路,所以他在這段也蓋起了輸油管,想以此跟洛克斐勒談判,洛克斐勒知道Tom Scott有意進石油產業後,灰常生氣,但Tom Scott說,你不透過我的鐵路,你就沒辦法讓你的原油進你在匹茲堡的煉油廠,怎樣,打我啊。
洛克斐勒就出大絕招了,讓要害不是要害的唯一方式就是自己親手毀了要害。他讓手下直接關掉在匹茲堡的煉油廠,結果這一步反而讓Tom掉了幾近一半的運油利潤,不得不遣散成千上萬的員工,剛才度過經濟蕭條的這群憤怒的群眾,當場就上街抗議,甚至在夜間的示威活動中,毀了39棟Tom Scott公司的建築物跟上千輛的火車。到這個階段,Tom Scott可以說是徹底的輸了,一直到接下來輪到他的好夥伴卡內基上場。
感想
看完第一集後,就很想要找Vanderbilt跟洛克斐勒的自傳來看,過招的過程實在太精彩了。優勢是相對的,比方說一開始鐵路有優勢是因為大家都還沒有鐵路,當大家都有鐵路時,你的鐵路要比別人更好,那麼得有些大家需要但又只有你能提供的服務。當要用你的優勢去攻擊別人的弱勢之前,先看如果對方根本不陪你玩這場遊戲,那你的下場會如何?也就是攻擊後,不確定他百分之百會受傷時,應該要再換別的策略。成功是留給那些不會放棄努力和勇於冒險的人,當受制於對手,換你出招時,你能夠馬上就決定硬幹並且幹的比現在的方案還好,我不仰賴你反而透過這招讓你仰賴我,這實在是太....深(Deep)了。
期待第二集卡內基大大上場。
相關閱讀
- 駭客與畫家(Hacker and Painter)
- 騰訊傳讀後感
- 深度工作力讀後感(Deep work: Rules for focused success in a distracted world)
- 終結平庸讀後感(The end of average: How we succeed in a world that values sameness)
- 灰犀牛讀後感(The Gray Rhino)
- 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法讀後感(Problem Solving 101: A Simple Book for Smart People)
- 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
- 華爾街之狼從良記讀後感(The education of a value investor)
- 貝佐斯傳讀後感(The everything store: Jeff Bezos and the age of Amazon)
- 零偏見決斷法讀後感(Decisive: How to make better decisive in life and work)
- 邏輯力讀後感(Being logical)
- 財務自由的世界 - 現金流量表
- 財務自由的講堂讀後感 - 資產負債表
- 財務自由的講堂讀後感 - 損益表與損益分析
- 護城河投資優勢讀後感(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
- 非典型經營者的成功法則讀後感 (The Outsiders: Eight Unconventional CEOs and Their Radically Rational Blueprint for Success )
- 隨機騙局心得 - 1 (Fooled by randomness)
- 隨機騙局心得 - 2
- 精實創業讀後感(The Lean Startup)
- 群眾的智慧讀後感 - 1 (The Wisdom of crowds)
- 群眾的智慧心得 - 2 (The Wisdom of crowds)
- 引誘科學讀後感 - 1 (Captivology: The Science of Capturing People's Attention)
- 引誘科學讀後感 - 2 (Captivology: The Science of Capturing People's Atten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