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 (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

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 by Daniel T. Willingham (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

推薦指數:★★★★★

書名雖然是為什麼學生不喜歡學校?但內容是從認知原理談如何有效教學,本書的目標對象是教師,各種實用的教學心法包含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如何讓學生記住主要概念等,本文擷取與學習相關的重點,像是把不熟的練到熟後,原本負責處理新概念的大腦區域,就能解脫來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學習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不然會無聊或嚴重受挫,學習要趁早是因為知識也有富者越富現象,越早知道越多會比一開始知道較少的人,知識累積的更多。難怪巴菲特會說,知識像複利一樣,隨著累積的時間一長,報酬是難以想像的。



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太簡單的內容讓我們容易感到無聊,太困難的內容又會令人飽受挫折。我們的大腦並不擅長思考,比起大腦的其他功能,像是處理視覺資訊,或能夠靈活的因應環境作出各種動作等,大腦實在是不擅長思考。雙眼一看就知道該往哪走,但我們對於費力的問題,無法做出相對應的直覺處理。思考的過程是緩慢,費力,有時甚至是不可靠的。

如果大腦思考能力這麼差,為何人還能生存?答案就是記憶,我的小姪女今年兩歲,她已經認得從家裡到公園的路線,記憶提供不但即時的訊息,還引導我們行動的策略,也就是快思慢想中的,自動駕駛模式(autopilot)。

雖然我們不擅長思考,但我們喜歡思考,因為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加上解決難題後,大腦會產生多巴胺,這種大腦神經傳導物質會讓人有類似吸毒上癮的快感,要如何才能保持長久的好奇心?學習的難度是關鍵,我們喜歡自己解決問題,但一個問題如果只是被動式的告知答案,我們很快就會失去興趣,或者跟自己程度差太遠,根本無法理解時,也會傷害我們的好奇心。



“Just about the simplest model of the mind possible." by Willingham, Daniel T

對於一項新知識,工作記憶區塊會忙著處理它的背景知識,但是如果你已經有這項新知識的事實性知識或背景知識,那麼會相對容易。


教師如何教授學生所需的技巧

教授技能前,先教授背景知識與事實性知識。這與羅胖某天分享批判性思考主題概念相似,要進行批判行思考,必須先知道大量的知識點,也就是本書作者提的,必須要有『東西』可以思考。當一個人可以對二戰發生的原因進行批判性思考,不代表他同樣可以對一盤西洋棋批判思考,這道理就是,你根本無法批判你不懂的東西。


背景知識與理解

背景知識的多寡代表有多快理解一個新領域的知識,像是不懂財經的人,閱讀財經新聞的吃力感,每一個字分開看都明白,但合再一起變得陌生,這時工作記憶已經被這些陌生的名詞給塞滿,想想此時再進來更多內容,只會遺漏的更厲害,這代表,如果你對一個領域的知識越熟悉,可學習到的內容會隨著背景知識的增加而增加得多,因為工作記憶釋放出來,因此更可以做更深入的思考。

舉例,下方有四張牌,每張牌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數字,『如果一張牌一面是母音,則另一面一定是偶數』,為了要檢查有沒有違反這個規則,請問最少需要翻動以下哪幾張牌呢?



會答錯多半是因為工作記憶在忙著分析字母與數字的關係,並進行子母音奇偶數各種排列組合的可能性,解答在本文下方,如果沒答對,別氣餒,請先試著回答下方這個問題。


想像你是酒吧的工作人員,每一張牌代表一個人,一面是他喝的飲料,另一面是他的年齡,你需要檢查這個條件是否成立,喝啤酒的人一定要大於或等於21歲。請問你該檢查下方哪幾張牌?



有沒有不加思索就回答出應該檢查啤酒與17那張,這裏馬上就能聯想到,如果17歲的人喝了啤酒,那麼也違反喝啤酒需滿21歲的這個規則。

檢查喝酒年齡對於成人而言,這些背景知識已經內化到幾乎不需思索就能給出答案,為何第一個檢查母音偶數規則的問題,令人如此費力,而第二個問題卻又如此輕鬆,這就是已知背景知識的差異。

事實上,西洋棋手棋藝高低的差距並不在思考能力或智商,而是在於他們熟悉棋譜的多寡,如果記得,根本就不用思考,這也是作者一直強調的,像是數學中的九九乘法表,如果你已經記得8*8=64,則不用從頭再計算一次。


富者越富現象,為什麼已經知道一些的人學起來更容易?

背景知識的差異,決定了學習速度。背景知識的多寡,決定信息是否容易被理解,不被理解的信息,自然就難以進到長期記憶,假設你和我各自的背景知識點各為10,000和9,000,並且會記住相同比例新接收的新事實,如10%,每個月給相同的新事實,十個月後,記住新事實的差異變成你是10460, 我則只有9413。兩人之間的差距只會加大,除非我接觸比你更多的新事物,但這很難,因為你會越接觸越多,一種富人越富的概念,見下表:



那麼要怎麼辦呢?作者提出幾種學習建議,像是閱讀,任何讀書的人都是受益的,或是儘早讓孩子開始學習,孩子在入學時,和鄰座孩子在學習能力上可能就有一定差距了。沒有人可以直接把新的概念灌輸給學生,任何新的概念都應該建立在已知的基礎上。


為甚麼就是記不住?

  • 輸入端出錯,像是該吸收的資訊因為工作記憶區負荷過重無法有效率吸收。
  • 環境過於複雜,無法集中注意力。
  • 我們傾向記住帶來情感反應的事物,電視上的劇情細節比課本知識記得更清楚是因為我們對於這些劇情投入更多的情感,情緒在當下是投入且受影響的。
  • 記憶是思考的殘留物,如果你不去經常思考一件事,我們的大腦會認為你根本不想記住他。而如果常思考,事物可能會以同一種角度出現在我們的腦海裡。


如何增加工作記憶區的效率?

  • 增加客觀性知識,工作記憶需要處理的信息越少,就能同時學得更多。
  • 讓工作記憶中操縱訊息的方式夠有效率,可以壓縮需處理的訊息,也等同於A mind for numbers裏提到的組塊(Chunk),甚至是自動化這個擷取記憶的過程,在尚未意識到正在思考之前,就發生行為。如何才能達到自動化?答案就是不停的練習,練習帶來的好處還能讓記憶更持久,也就是學習理論中的Spacing effect,分次頻繁的學習比一次性學習來的好。


專家和初學者的不同

除了工作記憶處理信息的效率之外,長期記憶中信息儲存的方式與初學者是不同的,給專家與初學者看棋譜,之後給空白期盤,要求擺回相同的位置,初學者雖然也是一次擺回4-5個棋,但是是從這些棋子原本在哪些位置上,相反的,專家則是以這些棋子具有什麼功能作為聯想。也就是他們更能關注深層結構。



感想

很喜歡這本書,閱讀過程等於把之前的學習的科學重新複習一次,這幾年長期閱讀下來,覺得自己在掌握概念上,有比以前來得好,雖然還沒辦法達到萬維綱在萬萬沒想到中關於讀書的那種境界,去揣測作者為何會產生這種想法,怎麼產生的,為何是傳遞這樣的訊息而不是另外一樣,但至少快速地捕捉概念,是沒問題的,不過這也僅限於背景知識夠的領域,其他方面還是得練習練習再練習。


輸入: 5h
輸出: 4h



相關文章








2 則留言:

  1. 所以字母的答案是 A 2 兩張牌嗎?

    回覆刪除
  2. 痞子黑熊你好
    答案是A跟3哦,由於是要確定母音的背後是不是偶數,而非偶數的背後一定是母音,前者成立時,後者不一定成立,所以我們不知道3的背後是子音還是母音,若是母音就違反了母音背後一定是偶數的條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NBzwwLiOUc

    關鍵字是Wason Card Problem!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