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become a rapid learner W1 - 如何決定學習項目


Source: How to become a rapid learner

大概兩個月前,我收到一封信,是Scott Young開了一門學習如何快速學習的課程,之前讀過他的Learn More, Study Less,印象十分深刻,他利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並通過MIT四年才能上完的33門電腦科學課程。知名的Cal Newport也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寫了篇十天內搞懂線性代數(Mastering Linear Algebra in 10 Days),這裡面講的,就是Scott Young的學習經驗談。


雖然,Scott在他的部落格放上每門課的教材、考試成果還有用費曼方法做的筆記,但神舉總是會造成不少輿論,Quora上有人質疑在1年內讀完4年的課程,品質到底怎麼樣?平均一星期就唸完原本要一學期才能上完的課,成效到底如何,有人佩服他的精神,也有人對於這種在很短時間內狂塞這麼多知識的做法不以為然。

我其實對於現在講求“快速”的知識獲取方法,持保留的態度,但我對於他的學習經驗談是好奇的,所以就註冊這門課。目前已經上到第六週,一直想找時間把上課內容整理分享出來,拖到現在Orz。

整門課是以星期為單位,每星期都會釋出新教材,第一週的主題是如何安排學習計畫,乍聽之下有點無聊,有天他朋友跟他談到,不是每個人都能完成MIT的挑戰,並不是這些人缺乏學習技巧,而是他們沒有足夠的動力,讓自己早點醒來。沒有學習動力與紀律,那麼即使知道再多的學習技巧也無法幫助他們,但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紀律跟動機是能夠被設計出來的,這門課就是透過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除了學習技巧,也包含紀律跟動機培養。

有沒有曾經有過這種情況,想學的東西太多,卻又沒什麼時間,日子逐漸過去,卻發現當初想學的東西,現在還是不會。想學英文或吉他,一開始很有動機跟興趣,但開始幾週後因為一些突發事件而從此中斷,這是很常發生的事情,可以把這種情況歸咎於沒有毅力,沒有時間,但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因為缺乏適當的學習計畫。

所以,重點來了,到底要怎麼安排一個妥當的學習計畫,當然,在這之前,你必須得先知道自己想學什麼,可能是因為職涯需要,或是自己長久以來想好好加強的技能,把這些想學的東西,紀錄下來,強烈建議為留給自己一個下午,帶著紙筆,好好的思考這個問題。

不管要到底要學什麼,先把所有想學的都先寫下來吧,之後再來排序,當想學的項目都被記錄下來時,也會比較安心。怎麼有點像Product backlog的概念。

接著就是決定排序,需要思考想學習的首要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升遷、完成學位、或只是單純的想了解世界,先決定目的後,就可以依照目的排序。評量各項目和首要目的的權重,比方說a項目對首要目的只貢獻5分: 5/10, b項目得分6/10, c項目得分8/10。藉由這種方式挑出最重要的,就可以安排學習計畫了。當然也可以同時開始兩個項目,只是要安排妥當。

有了學習目標與想學的項目之後,接下來才進入第一週的正題,安排學習計畫。

決定學習項目的步驟


相關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