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讓我們變笨讀後感 - 1 (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


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 (book cover)

The Shallows: 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 (book cover)

網路讓我們變笨?: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思考與閱讀行為
推薦指數:★ ★★ ☆ ☆

作者從閱讀載具,歷史,技術以及人類大腦先天的設計,談互聯網如何改變我們的大腦與思考方式。


大家應該都有這種經驗,上了一個晚上的網,隔天回想昨天看了哪些文章?竟想不起來。看完一整季的權力遊戲( Game of throne ),當他人問起感想,只能吱吱嗚嗚回答『很心機,很好看』,講不太出一些具深度的評論。

這些現像都是有互聯網後的副產品,注意力更不集中了,記憶也衰退,更可怕的是,書翻沒兩下就開始滑手機。的確,聚精會神的沈浸式閱讀難上加難。相反,隨時偵測變化,立即反應,爆炸式的被動接收訊息,卻顯得相當容易,且樂此不疲。究竟,互聯網對我們的大腦做了什麼?讓我們產生這樣的改變?

『很心機,很好看』的GAME OF THRONE 
作者從他自身的經歷,談互聯網對他的影響,包含成了一個缺乏耐心的閱讀者,無法集中註意力,深度閱讀與思考的情況變少了,極度渴望獲得訊息,如果你在Facebook上儲存尚未閱讀的文章超多,那麼或許也該小心,因為互聯網已經對你產生不小影響了。

作者認為,互聯網毒害了我們閱讀與深度思考的能力。互聯網時代,看書太沒效率,太辛苦,所以後來漸漸的不看也不買書了,因為網路上的訊息爆炸到接收不完,這麼多訊息,卻少被深度閱讀與思考過,看一堆假新聞就知道。網路與手機對我們的改變,不只有這樣,它們甚至讓我們難以與人、訊息、書建立親密關係( Morden romacnce這本書有更多有趣的觀點)。

科技重新定義欣賞風景的方式

用進廢退
從一開始有智人存在,一直到幾百萬年後,地球的樣貌產生很大變化,人類的大腦極具可塑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讓我們可以在複雜的環境下生存。大腦讓人越擅長甚至是自動化熟悉的任務,相反的,越不擅長或熟悉的任務,就越需花費心力。就像騎腳踏車,不熟悉時,我們得花費龐大的專注力學習騎腳踏車,一但上手之後,甚至能雙手放開騎。這就是大腦神奇的地方。

每當我們執行任務或體驗感覺時,不管是身體或精神上的,腦內的神經元都會被激活,如果彼此鄰近,這些神經元就會通過交換突觸之間類似於氨基酸的神經遞質而結合,隨著同一種體驗不斷重複,神經元突觸連接會變得更強壯,就好像草坪上的捷徑,越多人走,路徑就越明顯。
source: http://www.michaelmarlovics.com/desire-line/
 細胞是靈活的,隨著經驗、環境和需要而改變。大腦有一些內建的預設選項,像是左右撇子,一個右撇子有可能和左撇子一樣靈活的使用左手嗎?當然可以,只要他大量的練習使用左手,每使用一次,就等於在草坪上走路,隨著使用的次數增加,草坪上的路徑也會越明顯了,這也是為何我們可以發展新技能的原因。但可塑性並不等於彈性,並非說變就變,一但草坪上的路徑越發明顯,我們就越難不去注意他,也難以不走這條路徑,這就是『習慣』,大腦的可塑性讓我們得以改變,但很容易就停在改變後僵化的樣子。如果我們停止運用某種技能/智能,那麼我們失去智力技能的價值甚至會遠超過新獲得的智力技能。

技術重塑大腦
在地圖尚未出現之前,人們需要用更多語言描述方位,地理環境,相對位置這種抽象概念,地圖出現後,人類抽象思考的方式改變了,會依照地圖來理解世界。以前的人決定做什麼事情,由農耕的節奏決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忙有閒,有粗有細,以前的人不在乎生產力,後來由於宗教(需要知道何時要禱告,何時該聚集在教堂)開始分割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鐘錶的發明更加劇這種分割區塊化的思維,背後也隱含著分類,分工,秩序。

因此我們的思維方式也受時間極大影響,像是市面上現仍充斥一堆時間管理的書,天曉得以前我們根本不需要管理時間,甚至自己。而智力技術,對人類的影響最大,這種技術不僅輔助人類,還改變了人類,像是學習如何閱讀,如何寫字...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