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大學金融行為學 - Correlation / Causation error and Subprime mortgages


錯把相關當因果與不可見的相關謬誤/次級房貸風暴

像是很多人在吃冰淇淋後,被鯊魚咬傷。見到這種新聞標題,通常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到底是不是真的互為因國關係呢?其實這種新聞正是犯了誤以相關為因果的謬誤。冰淇淋賣的很好,與鯊魚咬人事件之間有相關,不代表前者導致後者。怎麼說呢?


杜克大學行為金融學心得 - Confusion of the Inverse(conditional probability fallacy)


2002年秋天,警方對在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發生的持槍掃射事件展開調查,意圖起訴擁有白色廂型車,來福槍枝,與狙擊手冊這三件物品的人,擁有這三件物品的狙擊手在當時被認為應該只有一位。所以讓我們假設以下事實為真,並推測下列兩個問題答案的可能性為多少?

杜克大學行為金融學心得 - The St Petersburg Paradox and Dominance Axiom

The St Petersburg Paradox     
   
若有個遊戲規則如下:

丟擲一枚公正的錢幣,若第一次結果為反面,則會得到2美元,第二次也為反面,則得到4美元,若第三次也為反面,則得到8美元,依此類推...

問題一:你願意花多少錢進行以下的遊戲?
問題二:你期望從這個遊戲內獲得多少錢?

杜克大學行為金融學心得 - 處置效應 The Disposition Effect  

杜克大學在Coursera開了一堂Behavioral Finance的課,因為對這方面還滿有興趣的,就直接註冊旁聽。整個課程共有三週,第一週上的是Utility of money 跟 Omission bias。這邊寫的是在Omission bias指定閱讀作業中的一個概念,叫做處置效應。對於獲利(Gain)我們傾向風險厭惡(Risk aversion),但對於損失(Loss),我們傾向尋求風險(Risk seekers)。

簡單的來講,如果今天有人給你一筆錢,但給你兩個選項:

問題一:
  1. 確定獲得100美元
  2. 50%的機率獲得200美元,50%的機率獲得0元。

請問你會選擇哪個? 

機率陷阱讀後感 - 如何做出更好的決定 (Risk Savvy: How to Make Good Decisions)


與其說他是一本跟統計數學相關的書,不如說這是一本幫助人們了解風險,讓我們之後可以做出更好的決定,也學習用自然語言來解讀這些看似簡單實則難以理解的機率概念。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主旨在探討為什麼要了解風險與機率,好處是什麼?從介紹一般人對於機率似懂非懂的解讀。

氣象預報中的明天降雨機率為30%,若詢問住在紐約市的人,每個人對於這個機率的解釋與理解大不相同。所以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不當行為讀後感1 (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 沒那麼理性


不當行為 (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理查塞勒(Richard H. Thaler)是行為經濟學(Behavioural Economics)的之父,在這本書內探索為何大多數人並不如經濟學中的理性經濟人般,會做出理性的合理決策。第一部分陳述作者研究行為經濟學的動機起源還有與學界知名巨擘交流激盪的過程。他收集一堆不當行為的清單,如,有花粉症的某男寧願自己花一小時割草,也不願意花十美元僱請人幫忙割草,但如果詢問他,鄰居願意花20美元雇用他幫忙割草,他願意嗎?